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梅鄉叢談:田野調查紀要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733_9574_3493_91_2002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扉頁]
[圖] 採收茶葉
書名頁
序文一 [陳明文] p.6
序文二 [陳勝三] p.7~8
序文三 [沈耀相] p.9
編輯說明 p.10~11
目錄
[圖] 舞獅
第一章 梅山鄉的開發 p.15~17
(一)移住民的來源 p.17~19
(二)先民開發的經過 p.19~21
(三)開墾土地的取得 p.21
(四)移住民與原住民之關係 p.21~22
(五)翁裕與水利設施 p.23
(六)人口成長過程與組合 p.24~25
(七)梅山沿革與吳炎區長的功績 p.26~29
(八)彭保與太和村之開發 p.29~30
(九)梅山鄉十八村簡介(錄自梅山風情) p.31~36
第二章 清朝民番界碑概述 p.37~39
(一)立碑緣起 p.39
(二)地理位置 p.40
(三)界碑全文 p.40
(四)碑文解說 p.40~42
(五)瞻仰界碑沿線景觀及歷史文化資產 p.42~44
第三章 梅山古道 p.45~50
(一)古道分類 p.51
(二)古道的維護與整修 p.51~54
(三)古道沿線動植物及生態環境 p.54~62
(四)古道與梅山風景區 p.63~68
第四章 梅山的產業 p.69~71
(一)擷取天然資源的早期產業 p.71~73
(二)早期產業 p.73~78
(三)近期產業 p.78~81
(四)介紹燒木炭的行業 p.81~84
第五章 住民的信仰 p.85~87
(一)敬天思想與崇拜祖先 p.87~90
(二)移住民與寺廟的建立 p.90~91
(三)移住民的神明概念 p.91~95
(四)神罰與因果報應 p.95~96
(五)移住民的詛咒「立誓」概念 p.97~98
(六)重視風水說 p.98~99
(七)神佛的拜拜與祈禱 p.99~102
(八)法術之信仰 p.103~106
(九)留傳於民間的符咒 p.106~114
第六章 住民部份習俗 p.115~117
(一)懷孕的迷信 p.117~119
(二)生產與產婆 p.119~120
(三)命名(號名) p.120~121
(四)拜床母 p.121~122
(五)婚姻的種類與適婚年齡 p.123
(六)鬧洞房 p.123~125
(七)勁轎腳、挽面、吃姊妹桌 p.125~126
(八)纏足弊風及其廢除 p.126~127
(九)金銀紙的種類及使用 p.128
(十)食新娘茶 p.129~131
(十一)關三姑與其由來(關椅仔姑) p.132~133
(十二)古早民間的禁忌 p.133~136
(十三)民間對族親的稱呼 p.136~138
(十四)古早的乞丐 p.138~139
(十五)哭唸與哭路頭 p.139~140
(十六)民間常用的草藥 p.140~144
第七章 教育與藝能 p.145~147
(一)學堂(書房、私塾) p.147~148
(二)音樂 p.148~152
(三)戲劇 p.152~154
(四)戲目 p.154
(五)早期的兒童遊戲 p.154~158
(六)早期的體育遊戲 p.158~159
(七)武術 p.159
(八)放風箏 p.159~160
(九)猜拳 p.160~161
(十)古早兒童的玩具 p.161
(十一)梅山本土文學家:張文環先生 p.162~165
(十二)鄉賢沈富進先生與彙音寶鑑 p.166~170
第八章 諺語 p.171~173
(一)由農業經驗比喻氣候的諺語: p.173~175
(二)由動物來比喻民間的諺語 p.175~182
第九章 歇後語(俚語) p.183~185
(一)地方人物方面的歇後語(請原諒因地緣關係,不談發生的村落) p.185~187
(二)留傳在民間的歇後語 p.187~196
(三)傳統的鄉土、猜謎 p.197~200
第十章 童謠與故事 p.201~203
(一)童謠部份(包括兒童的雜念仔) p.203~204
(二)故事部份 p.205~214
第十一章 影響梅山的大地震 p.215~217
【1906年梅山地震】 p.217~221
【1941年中埔地震】 p.222~224
【1964年白河地震】 p.225~226
【1998年瑞里地震】 p.227~228
【1999年集集地震】 p.229~234
附錄:台灣三字經 p.235~250
[圖] 蓑衣
[圖] 木工
編後語 [沈耀宜]
參考書目
版權頁
[圖] 採金針花
[扉頁]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