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573_09_3104_90_2001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作者簡介
[扉頁]
書名頁
目錄
臺灣研究基金會緣起 [黃煌雄] p.1
臺灣研究基金會叢書總序 [黃煌雄] p.2
開幕致詞 [柯偉林] p.3~4
閉幕致詞 [黃煌雄] p.5~6
序言 [林佳龍] p.7
第一部分 導論 p.1~2
臺灣的民族主義政治:一個初步的考察 [林佳龍] p.3
壹、前言 p.3~5
貳、日治時期的民族主義 p.5~7
參、戰後階段的民族主義 p.7~9
肆、族群問題與民族主義論述 p.9~11
伍、國家認同 vs. 民族認同 p.11~13
陸、民主化與民族主義 p.13~14
柒、全球化與民族主義 p.15~17
捌、兩岸關係再定位 p.17~18
參考文獻 p.19~20
中國新一波民族主義:根源、過程和前景 [鄭永年] p.21
壹、前言 p.21~22
貳、新民族主義:主題的連續性和變遷 p.22~28
參、新民族主義的過程和同政府的關係 p.28~33
肆、臺灣問題和民族主義的新資源 p.33~36
伍、新民族主義和中國的國際關係 p.36~38
參考文獻 p.39~40
第二部分 臺灣 p.41~42
臺灣非是臺灣人的臺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臺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 1919-1931 [吳叡人] p.43
壹、導論:民族對抗國家 p.44~45
貳、割讓:分離的起點 p.45~50
參、「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同化與自治的齟齬 p.50~75
肆、Qu'est-ce qu'une nation?:左與右的對峙 p.75~99
伍、結語:關於一個古老想像的記憶 p.99~102
參考文獻 p.103~110
有關戰後臺灣民族主義社會性格的幾點思考 [李廣均] p.111~112
壹、導論 p.112~113
貳、民族主義與臺灣民族主義 p.114~119
參、血統論與內部殖民情境 p.119~126
肆、無差別認同論下的臺灣民族主義 p.126~137
伍、海洋臺灣與新興民族 p.137~140
陸、結論與摘要 p.140~143
參考文獻 p.144~146
關於民族主義論述中的認同與情緒:尊重與承認的問題 [張茂桂、吳忻怡] p.147
壹、前言 p.147~149
貳、「臺灣民族妒恨說」 p.149~150
參、「外省人危機論」 p.150~151
肆、「妒恨復仇」與「自外臺灣」是問題表徵,還是解答? p.152~156
伍、認同與尊嚴 p.157~162
陸、臺灣民族認同爭議與「高文化」 p.162~165
柒、高文化與語言 p.165~171
捌、外省人的怒氣 p.172~174
玖、結論 p.174~177
參考文獻 p.178~180
新國家運動下的臺灣認同 [江宜樺] p.181
壹、前言 p.181~185
貳、基本概念澄清 p.185~191
參、國家認同主張的類型 p.191~200
肆、人民意志的表達 p.200~207
伍、結語 p.207~210
參考文獻 p.211~216
臺灣民主化與國族形成 [林佳龍] p.217
壹、前言 p.217~221
貳、臺灣人民國族認同的轉變 p.221~233
貳、民主轉型與國族形成 p.234~241
參、國際關係與民族形成 p.241~248
肆、臺灣公民民族主義的未來 p.248~261
參考文獻 p.262~266
臺灣為何要「自找麻煩」?:全球化趨勢與臺灣的國格需求 [汪宏倫] p.267
壹、導論:「兩國論」和“Troublemaker”談起 p.267~270
貳、Nation作為一種被制度化的形式(institutionalized form) p.270~273
參、全球化的影響:全球互連與互賴 p.273~277
肆、困境與危機:臺灣作為「麻煩製造者」的制度分析 p.277~287
伍、「一個中國」?:制度的弔詭 p.287~291
陸、結論 p.292~297
參考文獻 p.298~302
兩岸關係的法律定位:臺灣的角度出發 [許宗力] p.303
壹、兩岸關係的定位是憲法問題 p.303~304
貳、「特殊國與國關係」是現行憲法對兩岸關係的定位 p.304~305
參、為何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p.305~306
肆、中華民國同一性的變更 p.306~307
伍、兩岸關係重定位的正當性 p.307~309
陸、統一的問題 p.309~310
柒、對兩岸的呼籲 p.310~312
參考文獻 p.313~314
第三部分 中國 p.315~316
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變遷:五四時代與90年代的對比 [吳國光] p.317
壹、導論 p.317~318
貳、從落後到「崛起」:物質背景的變化和基本心態的轉折 p.318~321
參、從社會革命到政治穩定:權威、合法性和民族主義 p.321~326
肆、從反傳統到文化保守主義:對待中國文化的不同態度 p.326~328
伍、結論 p.328~330
參考文獻 p.331~334
中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1949~1999 [陳其] p.335
壹、前言 p.335
貳、改革開放前的基本情況:1949~1977 p.335~339
參、改革開放後的變化:1978~1991 p.339~344
肆、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歷史教材編寫的新趨勢:1992~ p.344~360
伍、結語 p.361~362
參考文獻 p.363~364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民主政治 [鄭永年] p.365
壹、一個歷史的和現實的課題 p.365~367
貳、民族主義和民主政治在西方 p.367~371
參、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演變及其和民主政治的關係 p.371~378
伍、經濟建設和民族國家 p.379~383
陸、中國民族主義的未來 p.383~384
參考文獻 p.385~388
中國民族主義和臺灣問題 [周建明] p.389
壹、前言 p.389
貳、民族和民族主義的概念 p.389~391
參、中國民族主義的來源與形成 p.391~393
肆、中國民族主義的主張 p.393~395
伍、臺灣民眾是否在中華民族主義的形成過程中缺席? p.395~398
陸、中國民族主義對臺灣問題的主張 p.398~399
柒、北京對台政策的政治基礎 p.399~401
捌、民族主義對解決臺灣問題所能提供的空間與邊界 p.401~403
玖、臺灣問題的發展對中國民族主義的影響 p.403~405
拾、結語 p.405~406
參考文獻 p.407~408
中華悲劇:海峽兩岸即將來臨的民族主義大衝突 [王飛凌] p.409
壹、民族主義思潮的兩個來源 p.409~412
貳、兩個民族主義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的興起 p.412~415
參、北京與臺灣爭端的演變 p.415~422
肆、即將來臨的民族主義大衝突 p.422~429
參考文獻 p.430~432
民族主義、全球主義和中國的國際關係 [鄭永年] p.433
壹、前言 p.433~434
貳、反美民族主義運動的起源 p.434~442
參、政府參與和管理民族主義情緒 p.442~447
肆、認知和政府策略 p.447~449
伍、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方向 p.449~452
參考文獻 p.453~455
廣告
版權頁
月旦出版社 讀者回函卡
[扉頁]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