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專輯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733_2913_7716_106_2017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書名頁
序 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 [薛化元] p.2~3
目錄 p.4~5
導論 p.6
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陳儀深] p.6~19
1987以前 禁忌年代的探索 p.20~21
[圖] 李筱峰教授 p.22
李筱峰教授:書寫人生最心痛的一本書 [黄旭初] p.23~27
[圖] 此為彭孟緝位於台北市金華街的住宅。1947年彭孟緝擔任高雄要塞司令。他在二二八事件血腥鎮壓群眾,殺害許多無辜民眾,被稱之為「高雄屠夫」 [邱萬興拍攝] p.28
劉一德主席:談1983年彭孟緝宅外牆噴漆 [邱斐顯] p.29~31
1987-1989 衝破禁忌 p.32~33
陳永興醫師:「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話當年 [邱斐顯] p.34~36
公佈真相・平反冤屈 二二八和平日宣言 p.37~44
李勝雄律師:致力探究二二八歷史真相 [黄旭初] p.45~48
林宗正牧師:細數1987年台南「二二八和平日運動」遊行 [邱斐顯] p.49~57
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沖擊:社會學的剖析 [蕭新煌] p.58~63
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叢份子的歷史宣點 [謝里法] p.64~71
畫家詹三原:設計全台第一座民間二二八紀念碑 [黄旭初] p.72~75
1990-1994 尋求真相與社會共識 p.76~7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的道歉 p.78
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編入教科書的看法 [張炎憲] p.79~80
從台灣基督長老教曾的二二八追思禮拜 1987、到外省籍基督徒曠野社的二二八平安禮拜 1990 p.81~82
二二八關懷聯合曾 p.83
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 [邱斐頼] p.84~85
賴澤涵教授:當年二二八研究的困境 [邱斐顯] p.86~92
1992年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邱斐顯] p.93~97
1995-2000 國家的立法、道歉、建碑、補(賠)償 p.98~99
勇於面對黑暗才能走向光明 二二八受難家属代表林宗義致國人公開信 p.100~102
二二八紀念碑的政治 社會與歷史意義 [林宗義] p.103~105
姚嘉文資政:二二八是外來政權的問題 [邱斐顯] p.106~109
[圖] 1987年2月26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嘉義市舉行遊行、祭拜活動。鄭南榕帶領隊伍出發,遭到上千憲警的圍堵 [宋隆泉拍攝] p.110
葉菊蘭資政:二二八平反運動30週年,勿忘鄭南榕 [黄旭初] p.111~115
[圖] 李登輝總統 p.116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 [邱斐顯] p.117~121
[圖] 1995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四十八週年,首座中央二二八紀念碑在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峻工落成。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首次為國民政府1947年的暴行-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家屬及全體國人道歉 [黃子明拍攝] p.122
李登輝總統為二二八事件道歉(1995年2月28日) p.123
[圖] 陳水扁市長 p.124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 [邱斐顯] p.125~133
[圖] 二二八紀念碑 p.134
公怖真相、平反冤屈 p.135~149
2000之後繼續追求真相 p.150~151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邱斐顯] p.152~165
[圖] 陳儀深教授 p.166
陳儀深教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與之後相關的兩個官司 [彭孟濤、邱斐題] p.167~175
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 p.176
全國二二八關懷團體一覺表 p.177
二二八的書寫、藝文創作與青年力量 p.178~179
[圖] 李喬談作家 p.180
作家李喬談二二八文學創作 [彭孟濤·邱斐顯] p.181~187
導演游堅煜:努力拍一部台灣的歷史故事 [黃旭初] p.188~189
平反渾動後的二二八影劇創作【悲情城市】、【天馬茶房】、【傷痕二二八】 p.190
【悲情城市】 p.191
天馬茶房 p.192~193
張炎憲教授談【傷痕二二八】 p.194~195
共生音樂節,定義我的31歲 [藍士博] p.196~199
詩人李魁賢.作曲家柯芳陸攜手合作 [邱斐顯] p.200~213
小人物狂想曲 p.214~215
民主運動不可欠缺的街頭創意家 p.216
街頭道具的化妝師:袁嬿嬿 [邱萬與] p.217~219
無畏無懼的街頭兄弟:廖耀松 [邱萬興] p.220~222
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記錄者:邱萬興 [邱斐顯] p.223~226
二二八讓他遺失母親的容顏:梁金鐘 [黃旭初] p.227~229
轉型正義未竟之路 p.230~231
薛化元教授:檔案全面公開並制定法規,才能推展博型正義 [陳雅惠] p.232~236
花亦芬教授:德國經驗給台灣的啟示與參考 [陳雅惠] p.237~239
朱立熙教授:南韓的博型正義值得學習 [陳雅惠] p.240~244
陳儀深教授: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路 [陳雅惠] p.245~249
1987-2017 二二八平反運動大事紀 [邱萬興、陳雅恵] p.250~263
版權頁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