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台灣的教育改革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520_9232_43134_83_1994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作者簡介
書名頁
台灣研究基金會緣起 [黃煌雄] p.3~4
總序 [黃煌雄] p.5~6
序 [朱敬一] p.7~10
開幕致詞 p.11~16
綜合討論:郭為藩部長的回應 p.17~20
閉幕致詞 [黄煌雄] p.21~22
全國民間教育改革會議議程 p.23~24
目次 p.25~28
教育權與教育資源 p.29~30
教育的權利與義務 [羊憶蓉] p.31
一、前言 p.31~35
二、教育的權利:台灣的教育人權 p.35~47
三、教育的義務:國家的角色 p.47~57
四、政府干預與人民權利的衝突:以高中高職政策為例 p.58~64
五、政策建議 p.64~67
附註 p.67~68
參考書目 p.68~73
表1 教育經費比例 p.74
表2 各國教育指標比較 p.75
表3 高中高職學生人數比例 p.76
表4 台灣地區教育程度失業別 p.77
評論 [吳惠林] p.78~80
教育資源的分配與管制 [林全、吳聰敏] p.81
摘要 p.81
一、前言 p.81~82
二、台灣的教育經費支出 p.82~84
三、「雙元教育體系」 p.85~88
四、教育資源的管制 p.88~101
五、對策 p.101~103
附註 p.103~105
參考書目 p.105
臺灣的「私人興學」現況檢討與政策建議 [朱敬一、葉家興] p.106
一、前言 p.106~108
二、文獻回顧:有關「私人興學」之理念探討 p.108~114
三、私教育的國際視野:四種類型 p.114~120
四、臺灣「私人興學」之歷史淵源與沿革 p.120~126
五、現行制度與私教育部門的扭曲 p.126~136
六、臺灣私校管制之現況 p.136~146
七、政策建議 p.146~148
附註 p.149~152
參考文獻 p.152~159
評論 [丁志仁] p.160
一、 p.160
二、 p.160~162
教育政策與教育改革 p.163~164
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張鈿富] p.165
摘要 p.165
一、教育政策形成的過程 p.165~168
二、影響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 p.168~172
三、美國教育政策之制定與執行 p.172~176
四、我國教育政策制定與演變 p.176~183
五、教育政策制定與執行之落差 p.183~190
六、結論與建議 p.191~192
參考文獻 p.193~195
圖3 各縣市國民教育資源分類之群集分析樹狀圖 p.196
圖4 縣市學校學生人數與教育經費分配之群集分析樹狀圖 p.197
圖5 縣市提供之教育品質之群集分析樹狀圖 p.198
評論 [李建興] p.199~200
教育改革的制度面:它的運作與反運作機制 [林文瑛、王震武] p.201~203
美國初級中學運動 p.204~206
教育制度與改革運動 p.206~211
專家辦教育 p.211~214
教育審議會 p.214~217
日本的經驗 p.217~220
台灣經驗 p.220~224
自學方案經驗 p.224~226
諮詢研究委員會 p.226~229
學術背書系統 p.229~230
結論 p.230~232
建議 p.233
參考文獻 p.233~240
評論 [謝小芩] p.241~245
教育改革的策略與方法 [史英] p.246
說明 p.246~247
一、台灣教育問題之結構性分析 p.247~253
二、美國與日本教育改革的先例 p.253~260
三、台灣教育改革的任務 p.260~265
四、台灣教育改革的途徑 p.266~271
結語 p.272
附註 p.272~274
評論 [陳伯璋] p.275
(一)就學術研究立場 p.275~276
(二)就教育實踐及措施方面 p.276~278
技職與高等教育 p.279~280
教育與人力規畫 [張清溪] p.281
說明 p.281
一、前言 p.281~282
二、教育人力規畫行政之沿革 p.282~284
三、歷年人力規畫內容簡述 p.284~287
四、教育之人力政策檢討 p.287~302
五、結語與建議 p.302~304
附註 p.304~306
參考文獻 p.306~311
評論 [張丕繼] p.312~313
台灣技職教育問題與檢討 [林忠正] p.314
一、台灣地區技職教育體系 p.314~316
二、台灣地方技職與一般教育發展狀況 p.316~320
三、歷次人力發展計劃之回顧 p.320~323
四、未來技職教育與一般教育之人力供需比較 p.323~326
五、歐美技職教育發展之近況 p.326~333
六、技職教育政策的檢討與建議 p.333~338
參考文獻 p.338~339
圖一 我國現行學制系統圖 p.340
圖二 工業技術及工業職業教育體系學製圖 p.341
圖三 美國教育制度結構圖 p.342
圖四 英國的學校系統圖 p.343
圖五 西德學校系統圖 p.344
圖六 瑞士的教育制度 p.345
評論 [曾憲政] p.346~349
當前大學自主的問題及改進 [高強華] p.350
一、前言 p.350~351
二、大學自主的傳統意義 p.351~354
三、現代大學自主的內涵 p.354~358
四、大學自主的相關問題檢討 p.358~377
五、大學自主與大學教育的革新 p.378~380
六、提升大學自主的可行策略 p.380~384
七、結言 p.384~385
參考文獻 p.385~388
師資、課程與教學改革 p.389~390
師範體系的開放與課程設計 [詹志禹、鄭同僚] p.391
一、師範體系 p.391~403
二、師範課程 p.404~423
三、總結 p.423
註釋 p.424
參考文獻 p.424~430
課程教材改革與中小學教學正常化 [黄政傑] p.431
摘要 p.431
教學正常化的涵義 p.431~434
教學不正常的現象 p.434~436
促進教學正常化的政策措施 p.437~438
歷年來教育廳局的政策措施 p.438~443
歷年政策措施的歸納 p.443~444
課程教材的焦點問題 p.444~446
課程設計的假定 p.446~448
五育均衡發展與課程設計 p.448~449
教學科目與學生課程負擔 p.449~450
課程設計的連貫性 p.450~451
校內外活動過多的問題 p.451~452
教科書的編輯和使用 p.452~455
其他教學資源的提供 p.455
教育設施的配合 p.456~457
教學評鑑與師資培訓 p.457~458
以課程教材的改革帶動教學正常化 p.458~459
促進教學正常化的課程改革方向 p.459~461
促進教學正常化的教材改革方向 p.461~463
參考文獻 p.464~466
評論 [黄炳煌] p.467~468
教育問題與社會文化 p.469~470
教材設計與社會文化 [彭婉如、洪萬生] p.471
一、二十一世紀台灣需要什麼樣的公民? p.471~473
二、意識形態與國中、小學的教材設計 p.473~483
三、漢文化的迷思 p.483~492
四、科學與人文的對話 p.492~495
五、結論 p.495~496
參考文獻 p.496~499
評論 [張海潮] p.500~501
升學制度與升學症候群 [王震武、林文瑛] p.502~505
教育診斷 p.505~507
升學症候群 p.507~509
升學主義 p.509~512
西德與日本的升學主義 p.512~515
升學症候群的歸因 p.516~518
升學制度與升學症候群 p.518~523
聯考與階級 p.523~525
學歷並與學歷社會 p.526~529
台灣教育的在診斷 p.529~532
建議 p.532~533
參考文獻 p.533~539
論評臺灣教育問題 [瞿海源] p.540~541
一、臺灣教育的威權性格 p.541~546
二、升學問題 p.546~552
三、技職教育的問題 p.552~557
結論 p.557~559
教育部歷年施政綱要 p.560~566
評論 [葉啓政] p.567~571
廣告
版權頁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