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百年來的台灣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733_207_4313_84_1995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作者簡介
書名頁
台灣研究基金會緣起 [黃煌雄] p.1~4
總序 [黃煌雄] p.5~6
序言(開幕致詞) [黃煌雄] p.7~8
開幕致詞 [林義雄] p.9~12
閉幕致詞 [黃煌雄] p.13~14
綜合報告 [吳密察] p.15~21
「百年來的台灣」研討會議程 p.22~24
目次 p.25~26
日本支配台灣的機制與意識型態 [許世楷] p.27
前言 p.27~29
一 武力抵抗的時代(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五年) p.29~37
二 政治運動的時代(一九一三至三七年) p.37~50
三 運動屏息的時代(一九三七至四五年) p.50~52
評論 [吳密察] p.53~55
五十年來(1945-1994)的台灣政治發展極其問題 [江澄祥] p.56
壹、政府遷台以前(1945-1950) p.56~62
貳、遷台初期至退出聯合國(1950-1971) p.63~71
參、退出聯合國至蔣介石逝世(1971-1975) p.71~74
肆、蔣經國掌政時期(1975-1988) p.74~83
伍、李登輝時代 p.83~97
陸、綜合檢討與結論 p.98~107
註釋 p.108~109
百年來台灣社會力的沉浮與轉型 [蕭新煌、黃世明,翁仕杰] p.110
一、百年來台灣社會歷史變遷的社會力考察旨趣 p.110~116
二、百年來台灣社會力轉型的分期及其社會歷史的轉捩特點 p.116~133
三、台灣百年來社會力在不同轉型階段的展現特點之簡要綜合說明 p.133~142
四、結語:社會力的浮沉與轉型 p.142~147
參考書目 p.147~149
評論 [謝雨生] p.150~153
從糖米經紀到科技立國 [林鐘雄] p.154
一 緒言 p.154~155
二 台灣作為日本經濟的補充角色 p.155~157
三 台灣糖業的誕生 p.157~160
四 台灣稻米與農家生活 p.160~164
五 沒有資源的工業化 p.164~168
六 台灣經濟史上的黑暗時期 p.168~172
七 加工出口經濟的形成 p.172~175
八 開發高科技產業是唯一的出路 p.175~180
九 結語 p.180~181
註釋 p.181~188
評論 [吳聰敏] p.189~191
當代台灣公共文化的回顧與展望 [廖炳惠] p.192
一、從三件事談起 p.192~196
二、從歷史發展看台灣的公共文化 p.196~204
三、電視與客廳文化 p.205~209
四、公共文化與大眾文化合流 p.209~216
五、結語 p.216~217
註釋 p.217~220
評論 [楊照] p.221~223
從言說的歷史到書寫的歷史:台灣原住民歷史之建構與相關問題的檢討 [孫大川] p.224
一 p.224~225
二 p.225~228
三 p.228~233
四 p.233~238
五 p.238
註釋 p.238~240
評論 [謝世忠] p.241~243
百年來的台灣美術的四次革命 [林惺嶽] p.244
一 前言 p.244~245
二 第一次美術革命 p.245~251
三 第二次美術革命 p.251~259
四 第三次美術革命 p.259~265
五 第四次革命 p.265~269
六 結語 p.269~270
註釋 p.270~273
評論 [倪再沁] p.274~276
百年來的台灣文學與台灣風格 [陳芳明] p.277
一、台灣文學史的解釋問題 p.277~280
二、語言的斷層與挑戰 p.280~284
三、抵抗文化之一:消極的流亡精神 p.284~287
四、抵抗文化之二:積極的批判精神 p.287~290
五、結論:文學史的重構 p.290~291
註釋 p.291~292
評論 歷史軌跡與文學情狀:關於陳芳明「百年來的台灣文學與台灣風格」 [李敏勇] p.293~296
台灣人的反殖民及 Nationalism 的發展 [黃昭堂] p.297
一 前言 p.297~298
二 移民、殖民與台灣 p.298~300
三 清朝治台末期的台灣人意識 p.300~302
四 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人意識 p.302~308
五 後言 p.308~309
評論 [吳叡人] p.310~313
廣告
版權頁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