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573_3_2513_87_1998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作者簡介
書名頁
目錄
臺灣研究基金會緣起 [黃煌雄] p.1
臺灣研究基金會叢書總序 [黃煌雄] p.2
序 [黃煌雄] p.3~4
開幕致詞 [黃煌雄] p.5
閉幕致詞 [黃煌雄] p.6~7
Preface [William C. Kirby] p.8~10
第一部分 海峽右岸的臺灣 p.1~2
基層選舉、地方派系與外來政權的生存發展模式: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新評估 [陳明通] p.3
壹、前言 p.3~4
貳、國民黨外來政權的生存與挑戰 p.4~7
叁、基層選舉作為政治控制的制度設計 p.7~13
肆、基層選舉作為本土勢力反抗外來政權的動力機制 p.13~17
伍、國民黨的回應挑戰與雙重轉型 p.17~19
陸、對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重新評估 p.19~20
參考文獻 p.21~22
臺灣地方選舉的起源與國家社會關係轉變 [陳明通、林繼文] p.23
壹、導論 p.23~24
貳、相關理論的檢討 p.24~27
叁、臺灣地方選舉之原型:1935年的地方制度改革 p.27~39
肆、地方選舉在戰後之斷裂與延續 p.39~53
伍、外來政權本土化與基層選舉地方派系替代政策 p.53~62
陸、結論 p.63~64
參考文獻 p.65~70
基層選舉下的地方政治與經濟利益:以房地產開發為例 [周素卿、陳東升] p.71
壹、前言 p.71~73
貳、地方派系、地方政府與地方經濟利益 p.73~85
叁、不同地方派系製造與累積地方特權經濟利益的差異 p.86~114
肆、結論 p.114~119
參考文獻 p.120~126
臺灣的選舉與社會分歧結構:政黨競爭與民主化 [徐火炎] p.127
壹、導論 p.127~129
貳、社會分歧、選舉與政黨 p.130~134
叁、臺灣的社會分歧與政黨組合 p.134~142
肆、臺灣的選舉與政黨競爭:政黨認同、民主價值與國家認同 p.142~153
伍、臺灣社會的分歧與政黨勢力的消長 p.154~162
陸、結論 p.162~164
參考文獻 p.165~168
地方選舉與國民黨政權的市場化:從威權鞏固到民主轉型(1946-94) [林佳龍] p.169
壹、前言 p.169~172
貳、地方選舉與威權鞏固 p.172~191
叁、威權統治下的地方政治 p.191~211
肆、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合作與競爭 p.211~227
伍、地方選舉中的策略性三角關係 p.227~243
陸、結語:半競爭性選舉、有限政治多元主義、與漸進式民主化:臺灣經驗對中國的可能啟發 p.243~250
參考文獻 p.251~260
從黨國體制到支配性一黨體制:國民黨與臺灣的民主轉型 [朱雲漢] p.261
壹、前言 p.261~263
貳、有利於國民黨進行雙重轉型的歷史條件 p.263~267
叁、重新營造選舉的優勢 p.267~273
肆、朝野對遊戲規則的爭議 p.273~275
伍、國民黨的適應力 p.275~279
陸、意識型態定位的轉變 p.279~283
柒、結論 p.283~284
參考文獻 p.285~286
第二部分 海峽左翼的中國 p.287~288
地方民主、國家建設與中國政治發展模式:對中國政治民主化的現實估計 [鄭永年] p.289
壹、前言 p.289~290
貳、中國鄉村民主化的動力 p.290~294
叁、農村為什麼能夠民主化 p.294~297
肆、基層民主和國家的民主化 p.297~301
伍、幾點理論思考 p.301~304
參考文獻 p.305~306
中國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基本進展與理論依據 [王振耀] p.307
壹、村民委員會選舉的基本社會原因 p.307~310
貳、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p.310~316
叁、村民委員會選舉方法的重大改進 p.316~319
肆、中國基層民主發展的歷史階段及其基本理論依據 p.319~323
伍、關於中國農村民主的一點結論 p.323~324
村民自治:構想與實踐 [李連江、歐博文] p.325
壹、前言 p.325~327
貳、中國領導人關於村民自治的構想 p.327~331
叁、貫徹村委會選舉的阻力 p.331~334
肆、村民對民主選舉的強烈要求 p.334~337
伍、村委會選舉產生的影響 p.337~340
陸、結論 p.340~341
參考文獻 p.342~348
中共農村黨組織、新興家族和基層民主 [鄒子嬰] p.349
壹、引言 p.349~351
貳、中國農村的基層民主選舉與村民自治是由國家全力催生的 p.351~355
叁、中共農村黨組織的「穩定」領導地位 p.355~359
肆、農村的新興利益集團:家族 p.359~361
伍、在農村走向制度化民主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家族的作用 p.361~363
陸、如何評價中國農村民主選舉的質量 p.363~365
柒、基層民主與國家民主化 p.365~366
捌、結論 p.366~367
參考文獻 p.368
鄉村選舉與村鎮組織關係:兼論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制度性變遷 [邱澤奇] p.369
壹、前言 p.369~371
貳、鄉村選舉:儀式化與組織合法性危機 p.371~375
叁、過度組織化與村委會角色的異化 p.375~380
肆、鄉鎮政府作為地域性利益集團的代表 p.380~383
伍、談判與變通: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制度性變遷 p.383~386
陸、鄉村選舉的有效性與組織合法性上移 p.386~388
柒、結論 p.388~390
參考文獻 p.391~392
國家與社會的權力互強:鄉村中國的基層民主 [王旭] p.393
壹、引言 p.393~395
貳、呼喚新制度 p.395~404
叁、鄉村民主化 p.404~415
肆、結語 p.415~417
參考文獻 p.418~422
為什麼是農村?為什麼是農民?:中國民主化失敗中的一個例外 [吳國光] p.423
壹、問題的提出 p.423~425
貳、農業商業化能夠解釋嗎? p.425~427
叁、政治菁英的戰略選擇? p.427~429
肆、農村與城市的制度性分別 p.429~431
伍、邊緣地帶的制度突破 p.431~433
陸、簡短的結論 p.434
參考文獻 p.435~436
中國會變得更民主嗎? [鄭永年] p.437
壹、導言 p.437~439
貳、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 p.439~443
叁、自由化與民主化 p.443~447
肆、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 p.447~449
伍、法制與法治 p.450~452
陸、結論 p.452~453
參考文獻 p.455~458
關於中國大陸民主化動力問題的比較研究 [陳安] p.459
壹、前言 p.459~460
貳、關於民主化動力的理論:歐洲經驗 p.460~467
叁、歐洲模式對臺灣民主化之適應性 p.467~471
肆、歐洲及臺灣經驗對中國大陸民主化是否適用? p.471~485
伍、結論 p.485~486
參考文獻 p.487~488
廣告
版權頁
月旦出版社 讀者回函卡
封底裡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