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單切換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類型瀏覽
常見問題
意見箱
本土教育相關網站
《在地》
登入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您好,歡迎您的使用!
:::
首頁
/全文瀏覽
題名:海洋永續經營
原系統編號:herd2021-bk-ccl_733_3_7700_92_2003
目次可連結之章節內文影像包含紅體字章節在內
封面
版權頁
書名頁
曹序 [曹永和]
黃序 [黃煌雄]
高雄海洋宣言
目錄
海洋政策總體檢 [胡念祖] p.1~2
第一篇 導論 p.2~3
第二篇 維護海域安全 p.3~5
第三篇 永續經營海洋資源 p.5~9
第四篇 關懷海洋人文及發展 p.9~12
第五篇 結語 p.12~14
「海洋政策總體檢」回應 [宋燕輝] p.15~20
海洋與海岸管理體系 [邱文彦] p.21
摘要 p.21
一、海洋是全人類共同的資產 p.21
二、台灣應以海洋立國 p.24
三、沿海國家設置海洋專責機關的實例 p.27~32
四、台灣設置海洋主管機關的構想與各方意見 p.33~36
五、整編建構新而有績效的海洋事務部 p.36~41
六、開展海洋國家的願景 p.41~42
參考文獻 p.42~43
(附表)韓國「海洋水產部(MOMAF)」功能與組織 p.44~45
(附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海洋局組織架構 p.46
(附錄一)國家專家學者對於籌設海洋主管機關建議 p.47~55
(附錄二)行政院組織調整說帖(架構與原則部分摘錄) p.56~60
「海洋與海岸管理體系」回應之一 [吳萬順] p.61~64
「海洋與海岸管理體系」回應之二 [邊子光] p.65
一、「小而美,小而能」至高原則之實踐 p.65
二、專業績效之人事制度 p.65
三、組織是有生命的 p.66
四、「海洋國家(Ocean State)」非一蹴即成 p.66
五、海洋事務部重在「政策」,海巡署重在「執行」 p.66~67
六、發展藍色國土,使高密度人口之台灣,增加人活動空間,寬闊胸懷並減少犯罪 p.67~68
海岸防護策略的原則 [李忠潘、陳陽益、唐先柏、許榮中、薛憲文、邱文彥、王兆璋、楊光哲] p.69
一、前言 p.69
二、海岸使用現況 p.70~72
三、待解決問題 p.72~73
四、未來防護策略擬定 p.73~77
五、分區防護原則與對策 p.77~82
參考文獻 p.82
「台灣海岸防護策略與原則」回應 [許泰文] p.83
一、海岸具有下列功能 p.83~84
二、本人對此篇文章評論如下 p.85~86
海洋生態保育 [邵廣昭] p.87
摘要 p.87~88
一、前言 p.88~89
二、台灣原本豐富的海洋生物 p.89~91
三、台灣海洋生態系所面臨的危機 p.91~95
四、海洋生態的保護策略 p.96~101
五、結語 p.101
參考文獻 p.101~102
「台灣海洋生態保育」回應 [宋克義] p.103~104
海洋環境調查與資料庫 [黃煌煇] p.105
摘要 p.105
一、前言 p.105~106
二、海洋環境調查項目、範圍、頻率 p.107~109
三、海洋環境資料庫之建立 p.109~111
四、落實海洋環境調查與資料庫 p.111~112
五、結語 p.112
參考文獻 p.113~114
「海洋環境調查與資料庫」回應 [范光龍] p.115~116
海洋文學及藝術 [廖鴻基] p.117
摘要 p.117~118
一、海洋文學及藝術與海洋文化及海洋環境間之牽連互動關係 p.118~119
二、山海台灣 p.119~120
三、台灣海洋文化 p.120~125
四、台灣海洋文化式微的原因 p.125~128
五、海洋文學及藝術 p.128~133
六、以海洋文學及藝術重現海洋文化重整海洋環境之意義 p.133~134
七、給政府的幾點建言 p.134~136
八、結語 p.137~138
參考文獻 p.138
「海洋文學及藝術」回應 [王家祥] p.139
黑潮 p.139~140
歧異度 p.140~141
黑甕串慘劇 p.141~142
海洋教育現況趨勢 [歐錫祺] p.143
一、前言 p.143
二、海洋事業現況 p.143~144
三、海洋技職教育現況 p.144~148
四、教學内涵之檢討 p.148~150
五、結語 p.150~152
日本水產技職院校設科現況與發展【附錄】 [歐錫祺] p.153
一、前言 p.153~154
二、日本水產技職院校體系 p.154~157
三、各級學校科系設立現況與發展 p.157~166
四、建議 p.166~168
「海洋教育現況與趨勢」回應 [陳鎮東] p.169~170
海洋專業人才培訓 [陳哲聰、沈建全] p.171
一、前言 p.171~172
二、什麼是海洋專業人才 p.172~173
三、世界各國海洋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機制 p.173~183
四、我國海洋專業人才教育、培訓機構及容量 p.183~185
五、海洋專業人才畢業後之走向 p.186
六、我國海洋專業人才培訓制度之評析 p.186
七、我國海洋專業人才培訓政策應有之做法 p.187
八、結語 p.188
誌謝 p.188
表1 英國各大學及學院中設置有海洋相關(水產、漁業、水文、海洋、海事、航海、海洋科學、技術)等學士、碩士課程之數量(總數有161個學程) p.189
表2 英國海洋專業人才培訓各項大項之學程數目(學士、碩士) p.190
表3 英國公有33艘各型研船名稱及重量 p.190~191
表4 日本大學院校海洋專業人才培訓系所資料 p.192
表5 國內各大學院校海洋專業人才培訓系所資料 p.193~195
表6 國內各職業學校海洋專業人才培訓系所資料 p.195~196
表7 台灣水產試驗所各分所資料表 p.197~199
表8 中華民國功力海洋研究、調查及試驗船舶基本資料 p.200
表9 國內各海洋科技學術、學會名稱及會員人數 p.201~202
表10 國內各海洋科技協會名稱及會員人數 p.203~204
海洋教育的方向 [鍾國南、李展榮、方力行] p.205
一、前言 p.205~206
二、為什麼談海洋教育? p.206~209
三、我國海洋教育現況 p.209~210
四、我國海洋教育目標 p.211~214
五、海洋教育未來的作法與進程 p.214~222
六、結語:帶領我們的下一代走向海洋 p.222~224
「海洋教育的方向」回應 [柯金源] p.225~228
二十一世紀台灣海洋科技發展前景 [劉康克、李昭興、邱逢琛] p.229
摘要 p.229
一、槪說 p.229~230
二、台灣的海洋特色 p.230~236
三、海洋科技與社會民生 p.236~240
四、台灣海洋科技的現況 p.240~244
五、未來的發展 p.244~247
六、結語 p.247~248
致謝 p.248
表一 澎湖外海水面下55m海流之數值預報(詹森教授提供資料) p.249
圖一 利用海研一、二、三號研究船之ADCP所測得台灣附近表層之平均海流。(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資料庫提供) p.250
圖二 南沖繩海槽就在宜蘭外海向東北延伸(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資料庫提供)。PCM-1測線是WOCE計畫施放海流儀的位置。Site1202是深海鑽探的站位。此海域也是KEEP計畫之主要研究區域。 p.251
圖三 黑潮與大陸沿岸流之示意圖。黑潮在台灣東北外海沿陸棚邊緣偏折,並造成與東海陸棚之海水交換。長江之逕流進入東海後,夏天向東或東北擴散,冬天則向南輸送。 p.251
圖四 台大唐存勇教授所測得台灣東北外海冷渦的流場。(Tang et al.,2000) p.252
圖五 台灣海峽1999-2001年用sb-ADCP觀測分析所得的平均流(王,2002)。 p.252
圖六 南海的海流隨著季風的交替而變化;冬天吹東北季風,南海呈現一個逆時針方向的環流。當夏季來臨時,西南季風盛行,南海的環流又隨之轉向,由南順著越南外海向北形成一個順時針方向海流。 p.253
圖七 全球已知之甲烷水合物分布地點。白色圓圏代表該處已採集到甲烷水合物的標本,Mallik2L-38為日本、加拿大與美國合作鑽鑿的研究井位置(劉,2002) 。 p.253
圖八 SPOT衛星拍攝到阿瑪斯號漏油的情況,圖中右上方之長形白點即阿瑪斯號,向西南延伸的應當是油漬。(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提供) p.254
圖九 對於海洋污染之緊急應變示意圖。 p.254
圖十 海研一號側掃聲納所獲海床上之一號目標主殘骸之影像。較黑部份為聲波反射較強處。此主殘骸之長度估計為四十公尺長。 p.255
圖十一 海研一號之單音束測深儀所測得海水中有自海底飛機殘骸中所冒出之物質,極可能是飛機之燃油。 p.255
參考文獻 p.256
編後語 [邱文彥] p.257~258
台灣研究基金會的緣起 [黃煌雄] p.258
版權頁
封底